×

Loading...
Ad by
  •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,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。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,Scotiabank -- Nick Zhang 6478812600。
Ad by
  • 最优利率和cashback可以申请特批,好信用好收入offer更好。请点链接扫码加微信咨询,Scotiabank -- Nick Zhang 6478812600。

@DC

神话·传说·历史

本文发表在 rolia.net 枫下论坛  在信史以前,历史大多源于民间传说或者神话。

  中国最早就有神话故事集《山海经》里,三皇五帝都是神仙或者有神力的人甚至怪物。孔子不赞同怪力乱神,司马迁也不能忍受《山海经》、《禹贡》等说上古的圣人们是怪物,“百家言黄帝,其文不雅训,缙绅先生难言之”,所以做五帝本纪以正视听。但这并不能阻止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民间流传,并且逐渐发展。

  举个例子,就拿颛顼来说。

  颛顼,黄帝的孙子,五帝之高阳帝。其母女枢因感“瑶光而生,10岁而佐少昊,20岁而登帝位,初封高阳,号高阳氏。”他率领其部族,在古时濮阳一带进行生产,繁衍生息。在位78年,寿98岁。死后葬于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(今河南安阳内黄县三扬庄西)。

 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颛顼的名字,但是他给中华民族的后来带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。

 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“(颛顼)静渊以有谋,疏能而知事;养材以任地,载时以象天,依鬼神以制义,治气以教化,洁诚以祭祀。”以致于疆土“北至幽陵,南至交趾。西至流沙,东于蟠木。”

  从这几句话中至少可以看出颛顼的两大建树,一是建立了祭祀制度,并赋予了祭祀制度相应的内涵。

  相传自古虽然神人有别,但普通百姓仍可以通过祭祀,把意见上达天庭。而颛顼为了巩固自己的首领的地位加强自己的威信,颁布了命令,只有他自己和他授权的少数的人才可以祭祀,和上天做交流。为此他命重为南正,专管天地鬼神之事,命黎为火正,专管人间之事。从颛顼的“绝地天通”开始,有了专职的巫师。这就产生了早期的贵族――巫觋阶层的出现。巫觋之人必须具备一些主观条件,即聪明圣智,拥有超乎常人的感觉能力,神明降附其身是巫觋角色的认可和体现。女成为巫,男成为觋。

  但是正史里还有另一套说辞。《国语·楚语下》:“及少皞之衰也,九黎乱德,民神杂糅,不可方物。夫人作享,家为巫史,无有要质。民匮于祀,而不知其福。……颛顼受之,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,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,使复旧常,无相侵渎,是谓。 ”说他是因为一是九黎的后裔不服从他的领导,一是当时家家户户都可以祭祀神仙和祖宗,所以把当时并不丰富的食物和有限的资源拿来祭祀,以至于民生匮乏,所以他下令只有他和他任命的专职的巫师才可以祭祀,所以才有了通天绝地之说。

  即使排除了喜欢正史美化祖宗的嫌疑,单单就这两种观点来看,还是比较赞成前一种。因为当时处在氏族社会的中晚期,社会正逐渐向奴隶社会发展,而氏族首领也逐渐从一般的氏族成员中脱离出来,为了加强氏族首领的威信,也为了缔造一个特权阶级,从而垄断了祭祀的权利,从此,一些氏族领袖可以假借上天的名义来为自己谋求私利了。

  二是制定历法,也就是颛顼历。秦赢政建立秦朝时,使用的就是颛顼历。颛顼命重和黎二人编制历法,开始将一年定为360天。颛顼定农历正月为“元”,初一为“旦”。这时的“元旦”,实际上指的就是现在的春节。后来,这个叫法被沿用下来,但所指日期却总是在不断变化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元旦,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元旦,汉武帝时,则又规定以正月初一为元旦。到了近代,西洋历法传入我国,元旦一词的内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。辛亥革命后,我国把正月初一改称春节,把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,但当时却不称元旦。直至1949年9月27日,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”,才将阳历1月1日正式定名为元旦,并成为国家的法定假日。至此,我国才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,把位于岁首的1月1日这天视为新年之始。

  颛顼帝时期可能是父系氏族最终取代母系氏族的转折点,历史上说颛顼帝制定出各种礼仪制度来教化人民,规定兄妹不准通婚,这点到符合优生学的观点,无可厚非。但是他规定女人在路上遇见男人必须先回避,不然要拉到十字大街示众,就让人特别是女人有理由唾弃他了。

  颛顼还有一件值得一提的大事就是和共工之间的一场战争。黄帝和蚩尤当时的战争虽然使南方的九黎部落暂时归顺了黄帝部落,但是,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心存二心。颛顼的绝天地通,使共工等九黎族首领失去了直接受天命的权利,所以共工再也无法忍受,起兵造反。

  共工也不是籍籍无名之辈。共工是炎帝后裔。主要活动在今天太行山东麓冀州一带。而且他司水,是水神.。《山海经》和《荀子》里记有“禹伐共工.”;是指禹改变的共工治水的办法,以疏导代替了堵截的方法。此外,《左传》《管子》和《淮南子》又讲“共工之臣相繇,九首蛇身,自环,食于九土。禹湮洪水,杀相繇。其血腥臭,不可生谷,其地多水,不可居也。禹湮之,三仞三沮。乃以为池,群帝因是以为台”。

  也有人说共工的是和祝融大战一场,因而把天撞了个大洞,女娲才需要补天。但是,女娲补天应该完全是神话传说,到是祝融,确有其人,就是颛顼手下的“黎”,司火。作为颛顼的手下,和共工之间的战争也应该是在情理之中。

  至于颛顼和共工之战结果自不必说,当然是颛顼赢了。共工一气之下撞死在天柱山上,从此,天柱山变的残缺,因而改名叫做不周山。

  也许中国向来有成王败寇的说法,所以共工也落下个不好的名声,说他凶残成性,刚愎自用等等。其实,共工和颛顼的战争也好,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也罢,都是部落首领之间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甚至权利的战争,毕竟没有谁注定应该服从谁,谁有注定可以领导谁,套句陈胜的话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。”

  而且由于蚩尤被认为是苗族的先祖,在苗族的神话和传说里,蚩尤是一个英雄的人物,而且还受到人们的祭祀。南朝梁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……”辑本《皇览·冢墓记》:“蚩尤冢,在东平寿张县阚乡城中,高七尺,民常十月祀之……”而黄帝则成了还是一个攻于心计的小人。

  话题扯远了,重新回到颛顼这里来,其实颛顼在历史上还有很多不同的面貌。例如在以记载志怪为主的《山海经·大荒北经》里说:“有鱼偏祜,名曰鱼妇。颛顼死即复苏。风道北来,天乃大水泉,蛇乃化为鱼,是为鱼妇。颛顼死即复苏。” 即颛顼是一种类似今天美人鱼之类的生物,我也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样的玄机?

  在民间传说中颛顼也是被喜闻乐道的人物。流传在现在二帝陵与硝河的传说,就似乎是一个人们怀念先祖功德的故事。传说几千年前,内黄西南一带有一个黄水怪,经常口吐黄水淹没农田、冲毁房屋。颛顼听说后就决心降服它。可黄水怪神通广大,他俩打了九九八十一天也不分胜败。颛顼便上天求女娟神帮忙。女娲偷来天王宝剑交给颛顼并教他使用方法。颛顼得了天王宝剑打败了黄水怪。为了给人间造福,他用天王剑把大沙岗变成了一座山;取名付禺山,文用剑在山旁划一道河,取名硝河。从此这里有山有水,林茂粮丰;人们过上了好日子。

  这个当地人口中的“黄水怪”,应该就是司水的共工,传说只不过是当年颛顼与共工之战的一个美化颛顼,丑化共工的版本罢了。

  颛顼在颛顼陵当地人民心中的位置是很高的,被尊称为”高王爷”。传说颛顼生前惩治黄水怪,死后仍可退水救民。传说有一天,高王爷显灵变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坐在高王庙的台阶上闭目养神。不久。天空下起了大雨,山水河水汇到一起,滚滚而来,毁庄淹田。洪水流到白发老人的面前时不再往前流了,从水中钻出了两个人不像人、兽不像兽的怪物。白发老人一挥手,怪物就沉下水去,随后,洪水就慢慢地退走了。高王庙一带避免了一场洪水灾害。象这样类似”显灵”的关于颛顼的神话传说很多,如高王爷夜助教书先生回家、送人金豆子等。

  但是有趣的是,在民间还又另外一个完全相反的版本,颛顼又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,因为他“绝天地通”所以上天惩罚他,生下三个恶名昭著的儿子,他们生下后很早就都死掉了。一个去了“江水”,变做“疟鬼”,专门传播疟病,叫人发冷发热;一个去了“若水”化做“魍魉”,专门仿效人的声音,夺人心魄;还有一个变作“小鬼”,去躲在人家屋内的角落,专门叫人生疮、害病,还时时吓唬小孩子。这三种虽不算“恶鬼”,却都是“害鬼”。

  还有一个生前就有些古怪,死后竟变成了穷鬼,现在还有好多地方在正月初五燃放爆竹,就是驱赶穷鬼,不让他上门。

  至于这些反面的言论,应是对他“绝天地通”,使得一些人失去了本来可以享有的权利,而遗留下来的后果吧。

 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,好象中国近代的文学大家们也不太喜欢颛顼。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《补天》里,把颛顼形容成一个民怨载天的暴君,郭沫若的《女神》里在颛顼同共工决战的场景里,也以把暗示式的语言,颛顼和共工之战比喻成了军阀之间的混战,强调了人民的灾难。天柱折后,颛顼与共工一同毁灭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反动统治者的强烈的憎恨。

  神话故事和史书记载到此也说的差不多了,那么,到底什么是真实的历史呢?我们就得仔细分析辨别一下了。

  王夫之在《读通鉴论》中批驳崇古一派说:“唐、虞(按指尧、舜)以前,无得而详考也,然衣裳未正,五品未清,婚姻未别,丧祭未修,_騙颡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
Report